您的位置:首页 > 业务专栏 > 农机推广
青岛农大首创的花生精播机核心部件,国外也没有!
作者:lynongjijubgs 发布时间:2017年06月05日
青岛农大首创的花生精播机核心部件,国外也没有!
2017-06-01 中国农机化导报
杨梦帆 于洪光 杨瑞雪
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及油料作物,目前种植面积达550万公顷,产量居全球首位。播种与收获两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,直接影响花生产业的稳定与发展。
今年4月,由青岛农业大学牵头研发的“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”项目,进入了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榜,该团队在10余年来先后研发出了11种大中小型花生联合播种机。青岛农业大学教授、国际田间机械试验化协会主席尚书旗介绍:“青岛农大在花生机械研发领域多年来一直保持国内领先水平。1998年开始进行花生播种和收获机械研发,经过19年的研发积累,己经研发、生产、推广了4代花生播种机械和6代花生收获机械。现在,代表我国花生机械领先水平的”多垄多行“播种收获联合作业机械,已经进入定型生产推广阶段。可以说,我国的花生播种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不相上下,甚至在某些技术上还处于国际领先地位。”
5月初,正值山东胶东地区春季花生播种适宜时节,这些花生播种机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怎么样?给花生播种带来了哪些变化?记者前往我国花生主产区——山东胶东地区进行了探访。
大型联合播种机:效率高了,成本低了
在山东省莱阳市后施格庄村的田地里,一名机手和两名工人正在进行花生播种前的准备工作,倒入花生、检查薄膜、调整行距和株距……一切就绪后,一台50马力的拖拉机依次分别“搭配”2MB-4和2MB-6两种不同型号的两垄四行和三垄六行花生播种联合播种机械,起垄、开沟、喷洒除草剂、铺设滴灌带、播种、施肥、展膜、覆膜、压膜、膜上苗带覆土,10道工序一次性即可完成。尽管所经之处尘土飞扬,却引来了不少村民围观。
“两垄四行和三垄六行花生播种联合作业机械,由青岛农大研发、由万农达公司生产的。”青岛万农达花生机械公司董事长赵忠海介绍,青岛万农达公司1993年来一直专注花生机械研发生产,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花生机械专业生产厂家。2016年该公司销售花生播种机4000多台,不仅畅销山东、河南、河北、安徽、江苏、辽宁、吉林、广东、新疆等国内主要花生产区,甚至还远销印度、越南、柬埔寨等国家。
赵忠海是农民出身,己有69岁,与花生机械打了半辈子交道。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:人工种植花生的话,一天仅能播种一两亩,一亩地至少需要7个人,两个人起垄、两个人播种、1个人打药、两个人盖地膜,而每人每天的人工费至少100元,这样的话人工成本最少得700元。使用花生播种机后,一亩地的播种成本也就30元。“关键是播种均匀,播种深浅也比较科学。”
驾驶花生播种机的机手介绍,传统的一垄两行花生播种机,每小时可以播2~3亩地,两垄四行的播种机能播6~7亩地,而三垄六行的播种机则能达到11亩左右。
一旁围观的后施格庄村村民孙凤彬说:“速度真快!不过我们这边地块较为分散,各家的花生种植面积都不大,所以这种大型播种机不太适用。我家只种了4亩花生,一垄两行的播种机就够用了。”
尚书旗说:“目前我国花生播种使用最多的机型是一垄两行播种机,这个机型的核心技术是我们团队在上世纪90年代研发的;生产中推广使用的两垄四行播种机,是我们早期做的。但是,不论是一垄两行还是两垄四行,播种效率都比较低。因此我们又研发了三垄六行和四垄八行播种机,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。不过,像今天这种零散地块,确实不太适宜,拖拉机掉头很不方便,在东北地区,可以大面积连片种植,更适宜三垄六行和四垄八行播种机。”
“今天没有看到四垄八行播种机,有点可惜。它在道路上行使时可以折叠,宽不到2米,很方便运输行走。到地里作业时,展开后宽度是3.6米。”尚书旗意犹未尽。
先进的播种技术:低损伤排种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
“麻屋子,红帐子,里面住一个白胖子。这句小时候常猜的谜语,说的就是花生。”尚书旗笑着告诉记者,“红帐子”是花生外面的那层膜,也叫红衣,但这层“红帐子”极为脆弱,用手轻轻一抠,花生芽就损伤了,就不能播种了。“所以花生播种机械,不能仅仅比效率,还要关注机器播种的质量和水平。”
尚书旗一边查看穴内花生播种的情况,一边向记者介绍:“花生要实现精量播种,行距、播种深度等都有讲究。现在都是采用穴播方式,我们的播种机一穴播两粒,一亩地能播8000穴;播种深度在3厘米左右,最适合出苗;株距在18~20厘米。目前农艺方面正在大面积推广一穴单粒的精播技术,我们的播种机同样能良好的满足要求。”
“花生精准播种机的核心部件是排种器,现在青岛农大研发推广的排种器已经到了第四代。从传统的‘窝眼轮式’到‘可调槽轮式’,再到‘气吸式’,一直到现在的‘内充式(内侧平滑充种式)’。可以说,青岛农大的排种器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。”尚书旗告诉记者,由于品种、地域的差异,目前美国的排种器主要采用气吸式技术,虽然可实现花生播量、深度、株行距、覆土压密技术的精确,但这种技术仅适合当地的小籽粒花生的播种作业,并且花生胚芽损伤率相对较高。
说起内充式排种器,尚书旗颇有些自豪:“我们从1998年开始研发内充式排种器,这种技术的核心,主要是依靠花生种子自身的重量实现充种、清种、护种、排种,是青岛农大团队首创的,目前国外也没有。它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降低了花生胚芽损伤率,能将损伤率控制在1%以内,而气吸式排种器的损伤率则在3%左右。”
不仅降低了损伤率,也符合现在花生机器制造的趋势。“农业部2013年出台的《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》中提出,要推进花生轻简化作业。”尚书旗说,内充式排种器不需安装风机,降低了制造成本;结构更为简单,在使用过程中也不会经常出问题,从而降低了维修的费用;配套动力也不需要太大,以四垄八行的大型联合播种机为例,50马力的拖拉机就可带动,有效地降低了能源消耗,充分体现出节能减排。
提升花生机播率:还需更多政策扶持
相对于花生收获环节,播种是基础环节。《山东省2017年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》中提出,目前山东花生机械化播种率已经达到70%。尚书旗认为,对于花生机械化种植,农民的接受程度已经很高了,普及率也比较高了,但进一步提升花生机播水平,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。
青岛农大教授、山东省花生产业体系机械岗位专家王东伟告诉记者:“花生机械化播种率是根茎类作物中最高的,但目前的基本模式就是‘手扶拖拉机+小型播种机’,这种简易机具在播种精度和速度上都缺乏效率。以花生种植大省山东为例,大多数使用的是小型多功能播种机械,动力小、作业性能平衡性差,多项指标达不到农艺要求。”
“对于农民来说,能省一点是一点,大型联合播种机价格相对较高,农民购买的积极性不高,希望大型花生播种机能够早日进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。”尚书旗说,中小型花生播种机早已进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,由于很多地方比较重视主要粮食作物,对于花生这类经济作物没有受到太多“待见”,以常用的2000元左右的小型播种机来说,补贴不超过600元。
我国是农机生产量和保有量全球第一大国,与此同时,还有很多农业生产领域没有合适的机具,有些农机具仅仅处在“能用”的水平上,绝对谈不上“好用”。因此,尚书旗希望:花生播种机械的产品质量问题,应引起各方关注,“制造花生播种机的门槛比较低,有些企业制造水平较低,从原材料上就没有严格把关,产品的可靠性、稳定性、功能性都有待考验,导致机械经常需要修理,往往错过了播种时机,还会增加农民的使用成本。”
最近,赵忠海也有些苦恼:“最近的咨询电话可多了,除了购买花生播种机,还有抱怨机器老出故障的。通过交流才发现,大多数都是农民操作不当引起的。尽管我们销售时配备了产品说明书和配套光盘,但是并没有起多少效果。另外,就是企业能力有限,想要大面积推广好用的机器,还得政府部门多加扶持。”
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及油料作物,目前种植面积达550万公顷,产量居全球首位。播种与收获两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,直接影响花生产业的稳定与发展。
今年4月,由青岛农业大学牵头研发的“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”项目,进入了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榜,该团队在10余年来先后研发出了11种大中小型花生联合播种机。青岛农业大学教授、国际田间机械试验化协会主席尚书旗介绍:“青岛农大在花生机械研发领域多年来一直保持国内领先水平。1998年开始进行花生播种和收获机械研发,经过19年的研发积累,己经研发、生产、推广了4代花生播种机械和6代花生收获机械。现在,代表我国花生机械领先水平的”多垄多行“播种收获联合作业机械,已经进入定型生产推广阶段。可以说,我国的花生播种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不相上下,甚至在某些技术上还处于国际领先地位。”
5月初,正值山东胶东地区春季花生播种适宜时节,这些花生播种机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怎么样?给花生播种带来了哪些变化?记者前往我国花生主产区——山东胶东地区进行了探访。
大型联合播种机:效率高了,成本低了
在山东省莱阳市后施格庄村的田地里,一名机手和两名工人正在进行花生播种前的准备工作,倒入花生、检查薄膜、调整行距和株距……一切就绪后,一台50马力的拖拉机依次分别“搭配”2MB-4和2MB-6两种不同型号的两垄四行和三垄六行花生播种联合播种机械,起垄、开沟、喷洒除草剂、铺设滴灌带、播种、施肥、展膜、覆膜、压膜、膜上苗带覆土,10道工序一次性即可完成。尽管所经之处尘土飞扬,却引来了不少村民围观。
“两垄四行和三垄六行花生播种联合作业机械,由青岛农大研发、由万农达公司生产的。”青岛万农达花生机械公司董事长赵忠海介绍,青岛万农达公司1993年来一直专注花生机械研发生产,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花生机械专业生产厂家。2016年该公司销售花生播种机4000多台,不仅畅销山东、河南、河北、安徽、江苏、辽宁、吉林、广东、新疆等国内主要花生产区,甚至还远销印度、越南、柬埔寨等国家。
赵忠海是农民出身,己有69岁,与花生机械打了半辈子交道。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:人工种植花生的话,一天仅能播种一两亩,一亩地至少需要7个人,两个人起垄、两个人播种、1个人打药、两个人盖地膜,而每人每天的人工费至少100元,这样的话人工成本最少得700元。使用花生播种机后,一亩地的播种成本也就30元。“关键是播种均匀,播种深浅也比较科学。”
驾驶花生播种机的机手介绍,传统的一垄两行花生播种机,每小时可以播2~3亩地,两垄四行的播种机能播6~7亩地,而三垄六行的播种机则能达到11亩左右。
一旁围观的后施格庄村村民孙凤彬说:“速度真快!不过我们这边地块较为分散,各家的花生种植面积都不大,所以这种大型播种机不太适用。我家只种了4亩花生,一垄两行的播种机就够用了。”
尚书旗说:“目前我国花生播种使用最多的机型是一垄两行播种机,这个机型的核心技术是我们团队在上世纪90年代研发的;生产中推广使用的两垄四行播种机,是我们早期做的。但是,不论是一垄两行还是两垄四行,播种效率都比较低。因此我们又研发了三垄六行和四垄八行播种机,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。不过,像今天这种零散地块,确实不太适宜,拖拉机掉头很不方便,在东北地区,可以大面积连片种植,更适宜三垄六行和四垄八行播种机。”
“今天没有看到四垄八行播种机,有点可惜。它在道路上行使时可以折叠,宽不到2米,很方便运输行走。到地里作业时,展开后宽度是3.6米。”尚书旗意犹未尽。
先进的播种技术:低损伤排种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
“麻屋子,红帐子,里面住一个白胖子。这句小时候常猜的谜语,说的就是花生。”尚书旗笑着告诉记者,“红帐子”是花生外面的那层膜,也叫红衣,但这层“红帐子”极为脆弱,用手轻轻一抠,花生芽就损伤了,就不能播种了。“所以花生播种机械,不能仅仅比效率,还要关注机器播种的质量和水平。”
尚书旗一边查看穴内花生播种的情况,一边向记者介绍:“花生要实现精量播种,行距、播种深度等都有讲究。现在都是采用穴播方式,我们的播种机一穴播两粒,一亩地能播8000穴;播种深度在3厘米左右,最适合出苗;株距在18~20厘米。目前农艺方面正在大面积推广一穴单粒的精播技术,我们的播种机同样能良好的满足要求。”
“花生精准播种机的核心部件是排种器,现在青岛农大研发推广的排种器已经到了第四代。从传统的‘窝眼轮式’到‘可调槽轮式’,再到‘气吸式’,一直到现在的‘内充式(内侧平滑充种式)’。可以说,青岛农大的排种器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。”尚书旗告诉记者,由于品种、地域的差异,目前美国的排种器主要采用气吸式技术,虽然可实现花生播量、深度、株行距、覆土压密技术的精确,但这种技术仅适合当地的小籽粒花生的播种作业,并且花生胚芽损伤率相对较高。
说起内充式排种器,尚书旗颇有些自豪:“我们从1998年开始研发内充式排种器,这种技术的核心,主要是依靠花生种子自身的重量实现充种、清种、护种、排种,是青岛农大团队首创的,目前国外也没有。它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降低了花生胚芽损伤率,能将损伤率控制在1%以内,而气吸式排种器的损伤率则在3%左右。”
不仅降低了损伤率,也符合现在花生机器制造的趋势。“农业部2013年出台的《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》中提出,要推进花生轻简化作业。”尚书旗说,内充式排种器不需安装风机,降低了制造成本;结构更为简单,在使用过程中也不会经常出问题,从而降低了维修的费用;配套动力也不需要太大,以四垄八行的大型联合播种机为例,50马力的拖拉机就可带动,有效地降低了能源消耗,充分体现出节能减排。
提升花生机播率:还需更多政策扶持
相对于花生收获环节,播种是基础环节。《山东省2017年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》中提出,目前山东花生机械化播种率已经达到70%。尚书旗认为,对于花生机械化种植,农民的接受程度已经很高了,普及率也比较高了,但进一步提升花生机播水平,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。
青岛农大教授、山东省花生产业体系机械岗位专家王东伟告诉记者:“花生机械化播种率是根茎类作物中最高的,但目前的基本模式就是‘手扶拖拉机+小型播种机’,这种简易机具在播种精度和速度上都缺乏效率。以花生种植大省山东为例,大多数使用的是小型多功能播种机械,动力小、作业性能平衡性差,多项指标达不到农艺要求。”
“对于农民来说,能省一点是一点,大型联合播种机价格相对较高,农民购买的积极性不高,希望大型花生播种机能够早日进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。”尚书旗说,中小型花生播种机早已进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,由于很多地方比较重视主要粮食作物,对于花生这类经济作物没有受到太多“待见”,以常用的2000元左右的小型播种机来说,补贴不超过600元。
我国是农机生产量和保有量全球第一大国,与此同时,还有很多农业生产领域没有合适的机具,有些农机具仅仅处在“能用”的水平上,绝对谈不上“好用”。因此,尚书旗希望:花生播种机械的产品质量问题,应引起各方关注,“制造花生播种机的门槛比较低,有些企业制造水平较低,从原材料上就没有严格把关,产品的可靠性、稳定性、功能性都有待考验,导致机械经常需要修理,往往错过了播种时机,还会增加农民的使用成本。”
最近,赵忠海也有些苦恼:“最近的咨询电话可多了,除了购买花生播种机,还有抱怨机器老出故障的。通过交流才发现,大多数都是农民操作不当引起的。尽管我们销售时配备了产品说明书和配套光盘,但是并没有起多少效果。另外,就是企业能力有限,想要大面积推广好用的机器,还得政府部门多加扶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