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稳三新”看春耕
“三稳三新”看春耕
当前,春耕大忙已由南向北渐次展开。从农资供应到机具检修,从科技示范到农民培训,各地春耕备耕部署早,田野里日渐忙起来。今年要把稳住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,坚持“稳字当头”,着力稳面积、稳政策、稳产量,努力推动结构调整有新进展、质量兴农有新提升、效益优先有新突破——
布谷飞飞劝早耕,舂锄扑扑趁春晴。当前,春耕大忙已由南向北渐次展开。从农资供应到机具检修,从科技示范到农民培训,各地春耕备耕部署早,田野里日渐忙起来。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,目前全国玉米、水稻、大豆种子供应量在70亿斤左右,耕、种、防各类农机准备充足,能够满足生产需求。
“我国粮食生产站稳在一个新台阶,但出现滑坡的风险仍然存在。”中央农办主任、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,要把稳住粮食生产作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,坚持“稳字当头”,着力稳面积、稳政策、稳产量。在此基础上,努力推动结构调整有新进展、质量兴农有新提升、效益优先有新突破。
稳面积 春播结构调整
春播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大头、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近50%,也是安排作物茬口、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节点。2018年,全国调减非优势区水稻800多万亩、玉米400多万亩,粮改饲面积达到1430万亩。韩长赋说,今年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巩固玉米调整成果,适当调减低质低效区水稻和小麦面积,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。
内蒙古农牧厅厅长孙振云透露,当地正有保有压调整优化种植结构。在乌兰察布市、呼伦贝尔市、兴安盟等不适宜种植玉米的冷凉干旱区,以扩种马铃薯为重点压减玉米,力争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600万亩以上;在以通辽市、赤峰市为主的玉米优势区,坚持为养而种、种养结合,积极推进“粮改饲”试点,配合发展肉牛产业,压减籽粒玉米,增加青贮玉米面积200万亩以上。
“山东在73个县整建制推进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,重点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强筋小麦、高蛋白大豆、高油酸花生、特色杂粮杂豆和优质饲草料。”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希信表示,目标是减少低质低效的作物品种,力争全省优质强筋小麦面积比上年增加50万亩,优质高蛋白大豆面积增加50万亩,优质饲草料面积扩大到260万亩。
结构调整是个市场过程,是否调得动市场说了算,既不能靠行政命令,也不能只靠农民。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说,今年全省水稻面积稳定在3200万亩左右,为了调优结构,创新推广了一批稻田综合种养、水稻+等绿色高效多元复合生产模式。当地加快选育推广符合消费升级需求的绿色优质新品种,力争全年优良食味水稻品种面积达1100万亩。通过发力产销订单化,建设50个“味稻小镇”和150万亩优质稻米产业化示范基地。
稳政策 算好种粮效益账
连日来,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的田间地头,呈现春耕备耕的繁忙景象。农民们忙着用翻耕机整田,为春耕生产做好准备。截至目前,罗坊镇共整地1万余亩。距此10多公里的珠珊镇石山村,种植大户张小高忙着购买种子、化肥。渝水区农业局党委书记周发根说,为保障春耕,该区加强农资调配,已备好优质杂交种子570吨、优质常规稻种85吨、秧盘850万片,化肥1.8万吨,检修农机5200台次,机耕作业水平将达到98%以上。
春耕备耕阶段,记者走访了几个主产区,详细了解当前的效益账。去年下半年以来,除玉米价格上涨外,稻谷、小麦、大豆等农产品价格有所下跌,同时化肥、柴油等农资价格又在上涨,种粮比较效益持续走低,现在一些农民不愿意种粮。云南省的一些新型农业主体向记者反映,存在土地流转价位高、租地难,设施农用地监管严、备案难等问题。此外,粮食连续多年丰收,一些地方盲目乐观,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有所抬头。
在正视困难的同时,也要看到今年粮食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。韩长赋认为,与往年相比,今年支持粮食和农业发展的政策公布得更早、下拨得更快,政策环境更加有利。国家继续实施小麦、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,完善玉米、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,进一步拉大补贴差距,强化农业信贷、保险等支持政策,让种粮农民吃上了“定心丸”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对已经明确的小麦最低收购价等政策,以及已提前预拨的支持农业生产的资金、项目,正加强与财政、发改委等部门对接,及早落实到位。
为提高种粮规模效益,陕西省推行“户办场、场入社”经营模式,鼓励支持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,采取股份合作、土地托管、代耕代种等多种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。该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文引学说,通过多种形式,把小农户带入大市场,已实施订单生产450万亩。在此基础上,探索创新产业发展模式,引导加工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签订购销合同,推行以质论价、优质优价,积极发展农旅结合、农事体验、文化传承等新业态,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。
稳产量 夏粮春管不放松
夺取夏季粮油丰收是全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,小麦是夏粮的主体。当前,西南麦区已进入拔节期,江淮麦区开始起身,黄淮和华北麦区即将返青,正是加强田管、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阶段。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司长潘文博说,从现在到夏收,还有100天,春季田管是当前农业生产最重要的任务。
据农情专家分析,从生产基础看,冬小麦种植面积已连续两年下降,今年又减少了400万亩左右。冬小麦苗情总体好于上年,但长势不均衡、苗情复杂,部分田块长势偏旺,部分田块病虫草害可能偏重发生。从气象条件看,受厄尔尼诺影响,今年气象年景总体偏差,极端天气发生几率增大,局部地区可能出现“倒春寒”、冬春连旱,农业灾害风险较大。
“去冬今春,小麦主产区温度偏低,病虫越冬基数少,但随着天气转暖,病虫害可能加快扩散蔓延。小麦三月怕旱、四月怕寒。春季气温波动大、雨量变化也大,对小麦正常生长是个考验。”潘文博说,各地要及早做好防控准备。加强监测预警,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,及时发布病虫情况信息。要推进统防统治,依托植保服务队、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,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先进施药技术,提高防治效果。要把防旱防寒作为田管重点,对出现旱情的地块,适时浇水,对长势偏旺的地块,采取多种措施,抑制过快生长,降低“倒春寒”可能造成的损失。